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AG·九游会 (中国大陆) - 官方网站|烟台开发区到底有多少栖霞人?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8:23    次浏览

不管从经济上,还是从人文上看,烟台开发区都可以算作烟台的“小深圳”。从后者来说,烟台开发区最大的特点就是“移民”众多。所谓移民,自然是相对本地人口而言。烟台开发区始建于1984年,当时其地盘主要从福山区划出,根据记载,当时开发区的边界线是,东起夹河口,西至柳林河口,南至曲家台子村,北到大海,总面积只有约23平方公里。有明确记录的,最早一批划入开发区的村子只有当时福山镇的曲家台子村、胜利东村,臧家乡的胜利西村,古现镇的马家村,总共才4个。(最早的烟台开发区) 多年以后,当人们形容开发区建立之初时,经常会用到“荒滩”一词,这样看来也不夸张。(现在的烟台开发区) 虽然后来古现、八角、臧家的一部分先后划归开发区,使得开发区管辖的村庄数增大,但该区最核心的长江黄河路,还是1984年那些地盘。这就意味着,开发区本地人口不多,至少是本地城市人口不多。因此,移民成为如今开发区内的主流,在这里不但有烟台下辖各县市区的人,也汇集了来自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形形色色的群体。本文从普通市民的感觉出发,以数量标准划分,大致列举在烟台开发区内的前三大群体:福山人、东北人、栖霞人。第一大群体和第二大群体的排名,民间说法不一,或许有不少市民感觉东北人比福山人更多。开发区的福山人多,这一点很好理解,毕竟本来是一家;而东北人不仅是在烟台开发区多,在很多城市同样如此。考虑到福山人多数为定居,东北人流动性高,因此把福山人排在首位。第一和第二也许不好说,但第三是栖霞人这一点就争议不大。笔者有朋友是栖霞人,他的小学同学、初中同学、高中同学有一大批在开发区工作和生活,感觉全村的年轻人有一半在烟台,而在烟台的人当中,又有一大半在开发区。 开发区的栖霞人多,这其实也好理解。栖霞以农业为主,很难留住年轻人,大量年轻的栖霞人就业,通常会选择就近的烟台开发区。笔者有不少栖霞的朋友,在通用东岳、富士康、斗山机械等企业工作。也有不少的栖霞企业,为了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转到烟台开发区,如服装企业舒朗,其原厂旧址仍在栖霞西城镇尤其是对中桥、臧家庄一带的栖霞人来说,到开发区十分便利,没走几步就到了磁山,再一拐就上了长江路。与一般移民群体不同的是,栖霞人对烟台开发区的影响,不仅是企业界;在行政领域、在教育领域都有很多栖霞人,在此就不一一列举,单说教育,开发区高级中学最早一批老师,恐怕都是从栖霞一中、三中、四中挖过去的吧。